找到相关内容4568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释敬定: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

    宗教实践上,统一世间世间、烦恼与涅槃,即所谓假有性空,不著有、无二边之观点,即称中观。(《佛光大辞典》p.1037。)  [31] 同体大悲:指观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活动,都是一个个的。就是推论到的理性,也似乎是“一合相[10]”的。这种庸常的认识,本来无碍于世俗的认识;世间也确是那样的,大到星球,小到原子,都是表现为个体相的。  然而,如此推论到的宇宙观即呈现两...

    释敬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3470572.html
  • 华严宗体用论及其对理学体用论的开启作用

    ,意图使本体论思维与入世修行实践相结合。这种“不坏世间相,而成世间法”(4) 的体用思考可以说是佛教各宗中最为详备精深的,宋代理学在建立其体用论系统时,不可能不受其启发。理学名相多与华严相同、相似,...华严宗体用论及其对理学体用论的开启作用  引论  学术界一般对体用论有三个认识:“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固有的本体论范畴,先秦已有萌芽;佛教是吸收了儒道的体用思想才发展自己的体用论;宋代理学体用论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3070622.html
  • 晚清变法思想中的汉学与佛学(下)

    然不可一日有洛、闽经说;不可一日无《圆觉》、《楞严》,然不可一日有和尚语录。」26这说明,清末知识界出现了探讨原始儒学与原始佛学教义的动向。这实是一重建社会契约的过程。而世世间的对话开出了再建儒学...了工具文化,而工具文化在自身目的化的过程中使作为统制工具的八股文丧失了价值依据,这又带来了政治合法性危机。清末思想界的佛学关心旨在回答清代朴学所提出的反理学课题,甲午战后,在变法志士的心目中,日本有...

    杨际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0570762.html
  • 罗锦堂:佛典中的“观”与“念”(1)

    一切烦恼的人。  凡有天眼通者,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等相,及见一  切障内障外、世世间,种种形色,没有任何障碍。凡夫肉眼  ,只见障内。例如围墙是障,凡夫但见墙内,不知墙外之一切  ;天眼能...,得是法已,方崇佛教,  不亦可乎!」遂往江南陶隐居所(陶宏景),恳求仙术。隐居  授以仙经十卷,欣然  -------------------------  注4:见龙树着《十住毘婆沙论》:「佛法...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870855.html
  • 蔡耀明:《大般若经·第二会》的严净/清净 (2)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p. 110a)   「又此般若波罗蜜多秘密藏中,具广分别一切法故:所谓善法、非善法,有记法、无记法,有漏法、无漏法,世间法、世间法,有为法、无为法,声闻法、独觉法、菩萨法、如来法。...其实,在《大般若经?第二会》,多次强调的就是直接从修证义理来交代何谓「毕竟净」。例如,一方面说,「即一切法不生、不灭、无染、无净、不、不没、无得、无为,如是名为毕竟净义」;另一方面又说回来,「以一切法...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3571037.html
  •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论析--以水平诠释架构为论述依据

    有为、无为为二。)又:“是世间、是世尊为二。”(罗什本:世间世间为二。)  (3)译文不确:“菩萨意、弟子意为二。”(罗什本:菩萨心、声闻心为二。)  又:“不明滋多,是故有明。”(罗什本:无明实性...现象界,当下您就不会在本体界;同理,一进入本体界,您就不会存在现象界;所以“情实相对”,只会发生于理论系统中。  据罗什译本所列,属这类者有十对:(垢、净)、(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世间...

    许宗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4471151.html
  • 昙昕法师谈弘一大师

    一大堆没有用的话。弘一大师曾要我转告他:「佛法并不是普通人看得到的。这个佛法虽然是世间,但它还有一部份是入世间,并不是常常枯燥无味。枯燥的生活不是真正的佛化生活。真正的佛法生活是既出世而又入世,既入世...该信原来是大师的一个在家儿子写来的,要求大师替他的儿子取个名字。现在我一时也想不起,那是大师的大儿子或是二儿子寄来的。信中再三要求大师为他的孙子取个名。信中又说,大师虽然是家人,但那婴儿,依然是他的...

    谢清 整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271187.html
  • 唯识学上转依义

      来略略的分析一下吧。但是我为什么要谈转依呢﹖这是我得  先说一说﹕  第一转依是唯识学上的不共义----唯识的主张,凡是世  间超世间的有漏和无漏的法,都不能  32页  离开能变的识而独自存在。这理论在唯识上是很肯定而不许  否定的。宇宙中的现象界和国家社会种族阶级以及天堂地狱  ,一切的一切,都是众生各自本识中的共相种变现的共同或  非共同的现行﹔世间的如无漏的菩提与涅盘,亦由修行者  ...

    慧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871201.html
  • 唯识与四缘十因之研究

    烦恼,如杂  集论云:「世间清净离欲增上者,谓三无漏根,由此永害  诸烦恼随眠故」。列表于后:  ┌───┬───┬────┬────────┐  ∣ 性 ∣ ∣ ∣ ...与前师释同,故未指  也。即言心缘境时,此心挟带彼所缘之己体名带己相也。  所虑者即所缘义,谓此法是心心所所缘虑故。所托者是缘义  ,谓此能缘识仗托者是名所缘缘。如吾人看书时,此书是有  体之法,...

    雨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971202.html
  •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

    1138   恶的问题;其三是形而上层面,佛教以世间的涅盘解脱境界为善,以世间的烦恼、无明、染污为恶。这里我们着重是从道德层面论善恶,也兼及其它层面 的意义。   中国佛教学者认为,佛教的伦理与实践...了伦理意义,也就是在人及其痛苦的起源、人生的本质、转变和理想的理论基础上,引申了佛教信仰者的责任和义务、理念和规范,把伦理意义和人生意义完全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二)伦理价值的基石──果报论...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4071302.html